本网站所有内容版权归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成果展示> 改革开放时期> 《我们身边的变变变》
“八五”规划完成,中山真正实现镇镇畅游无阻隔
发布日期:2020-02-20

  现在,中山各镇区的公路、桥梁,越来越宽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直铺到家门口,连最后一公里都打通了。各镇区紧紧地连接起来,人们的生活大大提速!如果,返回30多年前,可能很多人还在乘船……

中山的公路网络发展有着“先外后内”的规律,即是先打通周边市县的交通连接,再集中精力发展中心城区与各镇区之间,以及镇区与镇区之间的互联。

20世纪80年代是中山公路网外拓的关键时期:1984年,广珠公路实现无渡化;198851日,从古镇镇跨江连接江门市的外海公路大桥竣工通车,该桥全长1769米,可通航5000吨级轮船,为当时广东省最大的公路桥。此桥一举提升了沙水公路和在建中的岐江公路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打开了中山的西北出口大门。19878月,从神湾竹排到斗门白蕉的新环大桥(又名西沥大桥)通车;次年1月,斗门大桥奠基,经过两年半的施工,终于在1990625日通车,从此,其与新环大桥、井岸大桥连成一线,结束了千百年来中山从神湾进出斗门需经两三次摆渡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斗门大桥东起神湾镇的定溪山脚,西连竹排沙,全桥均在中山境内,全长1275米,因此, “斗门大桥不在斗门”一时在坊间成为谈资。自此,中山向南、北、西北、西南4个方向的交通都已实现无渡化。

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山镇区与镇区之间的交通连接仍是薄弱环节。如何寻找市内交通的突破口?当然也是从依托国道、省道入手。19862月,借着广珠公路“四大桥”通车的势头,南头大桥通车了,使南头、黄圃两个大镇到石岐城区、小榄以及顺德、广州都实现了无渡化。以往,黄圃人到石岐城区多选择乘坐“海鸥”号客轮,下午上船,晚上到达,第二天在石岐办事。南头大桥通车后,虽然从南头到黄圃是“九曲十三弯”的双向两车道小路,但已是一大飞跃了。199012月,也是借着外海大桥建成的契机,连接小榄和古镇的沙水公路拓宽工程(小榄路段)竣工通车,不但绕开了小榄中心区,而且路宽扩至12米。19941月,沙水线古镇路段新建5.6公里二级公路工程动工,6月竣工通车。从此,北部镇区黄圃、南头、东凤、小榄、古镇之间的交通网络雏形基本形成。

1991年起,中山的“八五”规划(1991年—1995年)重点针对当时公路“网大眼疏”的存在问题,订出了“建改结合”的方案,新建和改造一批公路干线。首先,是解决东部镇区的通行大问题。199212月通车的番中公路不但打通了中山通往省城的第二条通道,而且一举实现了市内东部镇区如民众、浪网(今已并入民众镇)、三角三镇和张家边区(现已并入火炬开发区)的互通。但它的作用还不止于此。19947月,南三公路(南头至三角)新建二级公路工程动工,1994年年初竣工,终点在三角镇,连接番中公路,为北部镇区与石岐城区间互通开辟了新的通道。

中山西部此时也有很多大动作。1991年元旦,从中山西区到沙溪镇的富华道建成启用;当年9月,横栏镇采取多渠道集资兴建的岐江公路(石岐到江门)通车,与富华道连接。从此,石岐、沙溪、横栏、古镇直至江门连成一线,加上沙水公路,中山的西部镇区与北部镇区终于连成一片。

由于有岐关东、西两线的基础,中山南部镇区的公路连接相对比东、西部镇区和五桂山区要好,“八五”期间,南部的公路格局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山将三级标准的麻斗公路 (三乡麻子到斗门)改造成二级公路,路面由5米—6米扩建至15米,神湾镇的道路状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19936月,一级公路逸仙公路动工兴建,从中山港大桥南桥脚到翠亨镇(今属南朗镇)中山与珠海交界处,全长19.4公里,199471日建成通车。后来,京珠高速公路中山南朗路段建设时就在此基础上直接改造,大大缩短了建设时间。此外,岐关东路继1987年拓宽改造后,19923月再次改建,成为了中拱公路。水网密布的坦洲镇也在大建公路,坦神公路连接神湾与坦洲镇中心,并通过坦南公路接通珠海上冲检查站,金斗湾的价值立马凸显。

“八五”期间,中山中部的公路建设有两大动作:19923月,105国道石岐过境线动工兴建,全长12公里,19938月建成通车,从此,广珠公路的滚滚车流不再经过中山城区的核心地带西区、中山一桥和悦来南路;19925月,城桂公路动工兴建,劈山过岭,从城区直抵三乡镇,经历两年时间在19949月全线建成。至此,广珠公路40多年来形成的空心“中”字的中间一笔终于补上了。后来,城桂公路二期三乡至坦洲段在2006年建成通车。

在这里还要重点说说两个典型的水乡镇:港口和阜沙。港口镇原来只有一条路从狮滘口桥附近沿着岐江河和港口河边直到镇中心,中山港大桥建设时该镇强烈要求增加两道翼桥连接到马大丰片区,才有了第二条通道。阜沙镇的交通状况更差,直到1995年还只有一条小路通往东凤镇接广珠公路,从石岐开车到该镇要走一个V字,多走了很多冤枉路。1995年,从沙朗(今属西区)到港口的沙港公路、从东凤到阜沙的东阜公路以及从港口到阜沙的阜港公路在一年内相继开通,两个镇的经济发展立即红火起来。而且,从石岐城区到黄圃、南头,可以经行港口镇、阜沙镇,避开繁忙的广珠公路。19967月,东明大桥动工兴建,次年10月竣工通车,从此,港口镇成为了实际上的中山北城区。

与东明大桥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还有中山二桥。199212月,中山二桥动工兴建,全桥总长617米。值得称赞的是,当时市领导高瞻远瞩,高标准地按照双向6车道另加两边非机动车道建设,虽然1995年建成通车时西岸还是一片荒地,但20年后,这里已成为中山城区最密集的住宅区之一。中山二桥使沙溪镇成为了实际上的中山西城区。

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交通发展史,中山的公路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当年,在中山的四面八方,都能看到修桥筑路的火热景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