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所有内容版权归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成果展示> 改革开放时期> 《我们身边的变变变》
还记得玻璃厂雪砖吗?听听“中玻”的故事吧
发布日期:2020-02-20

  现在,“玻璃厂雪砖——”这句记忆满满的叫卖声,早已绝迹于石岐大街小巷。但是,在许多楼房建筑物上,我们还能高频率地看到中山玻璃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菊花牌”玻璃马赛克。当年关于“中玻”的故事有很多,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山人敢想敢拼的开拓精神。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79年,据说由此促成了“中玻”的前身石岐玻璃厂在全国率先研制成功这个一度风靡全国的外墙装饰材料——玻璃马赛克。

当年的某天,石岐玻璃厂厂部接待室里来了一位外商,他一边洽谈着业务,一边玩弄着3颗似陶瓷非陶瓷的方方正正的东西。得知这叫玻璃马赛克后,玻璃厂的领导冲口而出:“我们也生产玻璃啊”。对此,外商笑而不答,把手中的马赛克放到了厂领导的面前,像是在说石岐玻璃厂不自量力。的确,生产玻璃马赛克看似简单,但要解决边部不齐、砂状不匀、颜色不鲜等难题实在不易。这件事给该厂很大的震动,故事的结局是他们当年年底就研发出国内第一批玻璃马赛克成品。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87年,当时石岐玻璃总厂投入了1000多万元引进一条意大利的生产线,但在安装试产阶段,外方因为要求增加数十万美元专家服务费的目的没达到,撤走了专家。怎么办?厂里马上组织了攻关小组,在1000多摄氏度的熔炉旁自力更生反复调试,终获成功。期间不但纠正了几十处外国人设计的不合理之处,还把其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进行了国产化替代,既省了钱,还耐用8倍,再次创造了奇迹。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宣传推广的。因为当年玻璃马赛克在中国还是一个新事物,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玻璃厂在佛山市区选定了一幢很普通的住宅楼,用他们生产的玻璃马赛克进行美容改造。当脚手架拆除时,大家惊呼“山鸡变凤凰”,大楼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广告。之后,珠海、深圳等地也有了这样的样板楼。

“中玻”,这家成立于1954年的老企业,在改革开放后仅用了不到15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其在国内玻璃马赛克业界的“霸业”。1980年,石岐玻璃厂第一条生产线投入批量生产时,产量只有2万多平方米,产值100多万元。经过4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后,到1992年年底,该厂已拥有玻璃马赛克生产线19条,当年生产、销售玻璃马赛克17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同行业总产量3成,总产值2亿多元。

其实,“中玻”除了生产玻璃马赛克外,还有很多拳头产品。例如,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有了全国第一条平拉法工艺生产平板玻璃的生产线;从1975年就开始机械化生产水杯,而且大量出口;1987年,该厂投资600万元兴建了9000平方米的厂房和熔窑,实现了两条平板玻璃生产线和一条压延玻璃生产线的“一窑三线”生产;当年,该厂还从日本引进了9台具有20世纪80年代先进水平的玻璃深加工设备,弥补了广东省在玻璃深加工方面的空白,使产品在全国各地的宾馆、酒店和家庭装修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