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所有内容版权归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成果展示> 改革开放时期> 《我们身边的变变变》
1977年恢复高考,中山有86人被大学录取
发布日期:2020-02-20


 

19777月,刚刚复职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30多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座谈。大家一致要求,改革高等学校现行的招生制度,立即恢复文化考试。

此前,教育部刚刚在太原开过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由于受“两个凡是”的影响,招生会议仍决定继续维持“文化大革命”的“十六字方针”。

看到这里,许多80后、90后会问:“十六字方针是什么回事?1977年以前的大学是怎样招生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当年7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从此,“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就成了中国大学的录取方法。在1966年—1971年间,中国大部分地区高校未能招生,1972年,大部分高等学校才陆续恢复“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招生,这也是“工农兵学员”登上舞台的日子。

1977813日开始,教育部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但招生方案迟迟定不下来。最后,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会议终于在925日通过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时间最长的一次招生会,会期44天。该意见于105日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1977年高考沿用“文革”前文理分科的办法,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历史、地理,理科加考物理、化学。考虑到实际情况,有些考题相当简单,尤其是数学。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迈出的第一步。中共中山县委以满腔热情做好这一工作。19771031日,经中山县委批准,县革委会决定成立县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公社、镇成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并立即向全社会公布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欢迎。社会上和青年中重新出现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许多知识青年纷纷参加高校招生考试。10年积压,使1977年的高考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一届高考。19771128日至1225日,全国570多万人参加了高考,最后共录取考生27. 3万人,录取比例为291。其中,中山86人被大学录取,136人被中等专业学校录取。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它重新告诉人们,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在此之前通行的原则是“唯成分论”。高考给了大家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虽然当年高考需要政审,但很多还戴着“黑五类”帽子的人仍能参加考试并被录取,当然,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中山电台嘉宾主持人方明1977年在中山参加了高考,而且分数上线进入到体检环节(进入该环节的人数是最后招录人数的3倍)。据他介绍,所有入围的考生被分到全县3所医院进行超严格的体检,除了常规的必检项目外,每人都要脱光光接受皮肤病检查。时值寒冬,大家冷得直哆嗦,医院特地点燃了几个炭火盆给大家取暖,也确实有考生因为皮肤病被刷下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