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所有内容版权归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党史之窗> 从改革开放到奋进新时代> 1992—2003
“南方谈话”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有感
发布日期:2012-04-06

 

肖 飞

 

 

  [摘要]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南方谈话”。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坚定了世人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实现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 南方谈话 历史位 文化强国 现实意义

 

1992118,时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开始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视察。视察期间,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南方谈话”,又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邓小平“南方谈话”,如“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成为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第二份宣言书,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指引着中国前进方向。从此,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这位世纪老人的振臂高呼下,再一次焕发出青春活力。

 

一、“南方谈话”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全面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主要思想内容为:

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方法和手段,与社会模式选择无关,平息了姓“社”姓“资”的争论;强调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强调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关键在人;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南方谈话”,高屋建瓴,洞幽烛微,明辨是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开幕式上,对邓小平“南方谈话”作出了高度评价:

“今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精辟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中央政治局完全赞同邓小平的南巡重要谈话,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五大,江泽民总书记又强调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南方谈话”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南方谈话”是伟大的思想解放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邓小平领导全党拨乱反正,掀起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浪潮:第一次思想解放,克服了“两个凡是”唯书、唯上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姓“资”姓“社”争论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破除了姓资姓社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姓“公”姓“私”的疑惑,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多种所有制。

三次思想解放都很重要,邓小平“南方谈话”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尤其更加重要。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发表的,它对改革进程有着更重大影响。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一度放缓,改革开放遇到较大困难,不少人质疑改革、怀疑改革、甚至否定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希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必须要试要闯。这就扫除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坚定了中国人民改革的信念。

2.“南方谈话”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明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方向;这一科学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3.“南方谈话”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

“南方谈话”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特别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这一精辟论述,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此,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又实现了一次重大突破。从此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浪潮席卷天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释放了经济活力,使中国经济和改革开放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4.“南方谈话”坚定了世人社会主义信念

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夕,国际风云激荡: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陷入低潮。与此同时,苏联解体后,华约集团消失,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力量对比上处于明显优势,它们加紧了对华推行“西化”、“分化”战略,试图以压促变。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失败了,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失望,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为了教育广大人民及世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邓小平“南方谈话”旗帜鲜明地向世人宣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他语重深长地告诫人们:“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3邓小平“南方谈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见解精辟,极大地坚定了世人的社会主义信念,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南方谈话”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已有20个春秋,历史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如今我们已昂首阔步迈入了新世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一代党中央高瞻远瞩,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制定了新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面临新任务、新目标,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我们深刻体会到:“南方谈话”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南方谈话对实现文化强国的指导意义至少有以下方面:

1.     解放思想——文化强国的思想基础

如前所述,“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南方谈话”的六个部分中,字里行间都闪耀着“解放思想”的光芒。《人民日报》于 19927 4日发表的专题社论《论解放思想》对此有着精当的概括。“社论”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束缚,锐意创新,开拓前进。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解放思想,对今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文化强国必须解放思想,破除旧的思想文化观念,牢固树立新的思想文化观念,这是文化强国的思想前提条件。

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是我们文化强国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中国封建社会源远流长,旧的思想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如等级观念、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大有人在,论资排辈现象时有发生;在文化体制改革问题上畏首畏尾,存在文化安全的恐惧心理、担忧心理;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重视经济建设、轻视文化建设,认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也就上去了;对外文化交流也存在一些思想误区等。只有解放思想,打破文化领域的思想禁区,才能取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一个中心——文化强国的物质条件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的至理名言,在今天已家喻户晓。邓小平一贯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南方谈话”,共六部分,其中一、三、四部分都重点谈到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第一要义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南方谈话,一再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4,“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5“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6重温邓小平这些论述,我深深感到,邓小平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比正确,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抓住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关键问题、根本途径。

“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之一。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3.改革开放——文化强国的根本动力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分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7“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8邓小平这些讲话,对实现文化强国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需要我们以极大的勇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建立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对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六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深化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旧条条、旧框框的束缚,构建一个平等、多元、竞争、有序、开放的文化体制机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然而,完成这一任务,并非轻而易举。回顾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由于体制歧视、内外有别,步履维艰,民营文化产业的遭遇,也是如此。文化产业为什么总是落后经济发展半拍,跟不上世界发展潮流?原因就在于 旧观念的束缚。在我们的思想观念中,我们一味强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障国家意志,对民营文化产业缺乏充分信任,有些地方甚至是不信任。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对民营文化产业的态度。我们要牢记邓小平说的话,“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综观世界,凡是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的市场经济国家,绝不会有歧视民营文化企业的现象,相反,这些国家对民营文化企业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无数事例表明,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民族文化、富有探索创新精神,是中国民营文化企业所具备的基本品质。中国要建设文化强国,没有理由对中国民营文化企业设置玻璃门,没有理由不信任。要放手让民营文化企业的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4.关键在人——文化强国的组织保证

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9

关键在人,说得多好!文化强国同样关键在人: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要有好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为文化强国提供组织保证。

为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最后两部分,就人才队伍建设和党对文化工作领导问题专门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人才队伍建设强调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这无疑是对邓小平“关键在人”的继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伟人已去,丰碑犹存。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距今整整20年,但其思想依然闪烁着无比耀眼的真理光芒,指引着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它是一座丰碑,一座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一座刻满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丰碑!

 

注释:

12345678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373382——383370375379378372380

    作者简介:肖飞(1957-),男,湖南衡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孙中山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孙中山思想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