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所有内容版权归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党史之窗> 党史信息> 党史工作
《中山日报》:百岁党员杨爱兰缅怀父亲杨殷的爱国情怀
发布日期:2012-09-19
 
“父亲爱国精神伴我们前行”
  昨天下午,孙文纪念公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率两个女儿、女婿来到我党早期与彭湃齐名的革命烈士--杨殷雕像前,叩首良久。这位100岁的老人便是烈士杨殷之女,在中山市隆重纪念父亲杨殷诞辰120周年之后,老人率家人再次来到故乡缅怀父亲义薄云天的爱国精神。

   “父亲义薄云天的爱国精神伴我们前行”,杨爱兰告诉记者,父亲是早期的共产党员,但他一人干革命,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支持,或帮着照看子女,或在经济上资助,或做义务交通员。“父亲为救国家于水火,毅然将我们姐弟四人托孤给亲戚接济,才长大成人。”据她回忆,杨家在当地本是一个名门望族,但由于父亲的革命工作需要不少活动经费,所以家里的产业和田地,差不多全被卖光了。“我是长女,由八舅养大的;二弟随着七舅去了北京;三妹、四弟因病早夭……”
  杨殷1924年便开始负责党的情报工作,而年幼的杨爱兰懵懂之中也帮了不少大忙。“那时,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小交通员,传递情报几乎走遍了省港澳三地。”杨爱兰说,1928年暑期白色恐怖更加恶劣,成年人活动十分困难,所以传递文件的任务就落到了小爱兰的肩上。父亲为了让她不害怕,不紧张,没有讲明事情的原委,只是要她把一个作业本交到某一个叔叔或者伯伯的手中。“其实作业本中写有暗字,拿在火上一烤,字就显现了。”因为不了解情况,所以每次都表现得很自然,“我手挽藤制书包,来往于粤港澳之间,从未引起过敌人的怀疑。”
  杨爱兰老人说,自己8岁丧母,16岁时父亲牺牲,但她谨遵父训,从未以烈士后代为由要求组织照顾,日子过得平凡甚至坎坷。40岁丈夫病故,她只能靠在广州的一家民政小厂做雨衣、贴胶条等来养育8个子女,更在年逾花甲之时只身到香港打工。后来将杨殷故居捐献给政府,用来弘扬父亲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在,我的子女们有的成为教师,有的成为医学教授,分布在广州、武汉、新疆、香港、加拿大等地,没有一人经商从政。”作为烈士后代,杨爱兰总有一种追求没有忘,2008年以95岁的高龄如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党员。入党后,她更是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力发挥余热。“我要像父亲一样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追随他的思想,继承他的遗志,将爱国爱党精神延续下去。”
  昨晚,杨爱兰一家乘坐“杨殷号”游岐江,今天还将到杨殷故居缅怀。
    (转自《中山日报》9月19日A4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