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所有内容版权归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党史之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史海拾珍
在中山游击区流行的几个游戏
发布日期:2013-10-30

徐聆

 

抗日战争时期,我县游击区(山区)和建立了民主政权或即使未建立民主政权却也由进步群众掌权的地区(甚至是属于蒋管区的石岐),在党领导的群众集会上,往往安排一套游艺节目,既可助兴,也作宣传,极受群众赞赏。其中有几个据说是由陕北带来的游戏,构思巧妙,含意可取,引起群众极大的兴趣,值得在此推荐,并为当年的游击活动留下一点历史的痕迹。

[烧炮仗]地方沦陷,万籁俱寂,哪来的炮仗声?原来这是一次抗日军民联欢会上用作“开场锣鼓”的玩意儿。

主席宣布开会之后,立刻就是“烧炮仗”。

人们在广场围起一个大圆圈,盘膝而坐,一个象乐队指挥模样的人,站在圆圈中间,发出一声口令:“起立”,于是,开始烧炮仗了。

指挥者叉开两腿,稍稍弯着膝作坐马姿势,两眼注视群众(当然只能对一面的群众),轻轻向上举起双手,大众肃然无声。只见他左手摇动起来,跟着是急促颤动,口中嗤嗤作声;“炮仗引”点着了,突然把手向下一按,全场便立刻鼓一下掌;右手向下一按,全场立刻鼓一下掌。两声“辟—拍”,清脆入耳。接下去,掌声随着指挥者两手的动作,一阵紧似一阵,很有规律地响着,响着。“炮仗”就这样“烧”起来了。声音由缓而急,由轻而重,还间以几声“花爆”。群众的情绪越来越兴奋、热烈,骤然间,指挥者两臂动作加剧,群众鼓掌随之加速,随之更响。一串“十万头”快“烧”完了,指挥者收回双腿,将身向上一跃,两臂也向上高举,同时“轰隆”(从口中发出)一声,夹杂着千百群众也是“轰隆”一声,顿时造成惊天动地般的巨响。烧完了炮仗,群众往往又是一阵狂呼、欢笑,会场的气氛也就更为活跃了。

“烧炮仗”的指挥者起着组织者、鼓动家的作用,他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艺术形象,要使群众的掌声带有节奏感,充满胜利感。要是一开始就一阵杂乱无章的“辟—历—拍”,那不是“烧炮仗”,只是打翻了一箩缸瓦。

[攻守比赛]农村群众集会常在禾上举行,“攻守比赛”这个游戏,也适宜于此种场合。

两个体格相当的小伙子站在“人圈”当中,相距两丈左右,作出进攻姿势。某一方看清楚对方背上写的什么(指挥者预先用粉笔在各自的背上写字或划画,但绝不容许对方知道)便算进攻取得胜利。

比赛双方,攻,要也要守(注:原文如此);若只顾攻,忘乎所以,让背脊暴露给对方,失守,也就造成不可原谅的失败。

为了攻守兼顾,并且都要取胜,双方便在场上展开一场角逐,时而猫行鹭步,时而虎跃鹰旋,或进或退,或诱或避,相持不下,难决胜负(规定不准接触身体,不准使用粗野动作)。

在这时刻,特别是出现了紧张镜头,群众往往鼓掌助兴,往往笑不可仰,乐不可支。

原来在场群众都看清楚与赛者的背上并没涂着什么。

这游戏妙就妙在卖这个关子。

这游戏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产生在这里。

不过,这游戏只可在陌生的场合偶一为之,不然的话,拆穿了奥秘的魔术,让人看了,将会味同嚼蜡。

[颁奖]颁奖大会颁过奖之后,来个文娱节目,又是颁奖,观众能不感到奇怪、并要弄个究竟么?于是,这游戏特别引起“悬念”。

舞台上站着扮成小丑模样的颁奖主持人,他让人在后台“看管”住五名受奖者,然后,竖起双手分拿着的六粒棍仔糖,向观众道过几句开场白,便宣布“颁奖开始”。第一名受奖者被领到主持人前,面向观众。主持人“夸耀”了自己的奖品如何如何“宝贝”,就拿着一粒糖,做出送进受奖者口中的姿势;但是,等到受奖者把咀张开、准备受奖的时候,突然把手缩回来,把糖放进自己的咀里,还做出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一举动真是太出人意外了。受奖者显得有点狼狈,观众却被逗乐了,一阵哄堂大笑。主持人接着点第二个名字,又一名受奖者被带到第一名受奖者身边。主持人“表彰”了他的功绩,声言要亲手把一粒名贵的糖,送进他的咀里。于是,受奖者乖乖地张开了咀巴。不料,主持人手拿的糖,不是给他,而是硬塞进第一名受奖者的咀里。这一下子,使第二名感到难为情了;第一名却又有点手足无措。场上的笑声则似乎未免肆无忌惮。

主持人倒是神态自若;本来他已经是忍俊不禁了。

另外的三名,无法知道前台干的什么,少不免也要照样表演一番。只不过,第五名在主持人把糖给了第四名之后,立刻也得到了一粒糖,并没吃亏。

受奖者即使出了洋相,也还是领到了奖,而且赢得了全场欢笑,于己有利,对人有益,何乐不为!

 

(选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中山市委员文史委员会:《中山文史》第四辑,1992年版,第110-113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