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所有内容版权归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党史之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史海拾珍
中山三九区人民武装抗日纪事
发布日期:2012-07-06
  

 193810月下旬,日军攻占广州,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方也沦入敌手。中共东南特委,中区特委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积极领导珠江三角洲地方党组织,利用各种形式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05月,在中山九区组建了由中共中山县委直接领导的中山抗日游击队。三九区人民在党组织领导下,浴血奋战,武装抗日。

 

 浮圩战斗

 1941年,日伪乘中山游击队主力部队转移之机,316起,从佛山、江门、番禺等地调集4000多兵力,向三、九区进行“梳蓖式”扫荡,其目的是消灭这里的抗日武装力量,威逼国民党“挺三”部队妥协投降,扶植伪军在该地区扩充势力,以达到长期占领这个主要粮产区及“以战养战”的目的。驻九区的国民党“挺三”部队早已闻风而逃,只剩下由共产党领导的梁伯雄大队坚持留守九区。而此时,原在河涌水网地带活动的中山抗日武装主力已调进五桂山区,留下共产党员杨日韶出任该队的领导,以加强党在这支队伍的力量。敌伪进攻时,杨日韶等率队经过几天的激战,终因敌众我寡,被迫撤离。番禺市桥的大汉奸李辅群乘机向该处扩张势力,立即调派一个营进驻浮圩。九区的抗日形势一度陷入低潮。为挽回中山的抗日形势,中心县委决定趁敌立足未稳,主动出击,消灭敌人在浮圩的有生力量。

 5月下旬,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副指挥谢立全率领游击队主力70多人,二区部队30多人,会同梁伯雄、杨日韶部队夜袭浮圩。共歼灭伪警中队和伪军一个连,缴获长、短枪50多支。

 在战斗中,副中队长王夔为掩护战友撤退而壮烈牺牲;中队长杨日韶虽身负重伤仍把着机枪向敌人射击,与战友们一起,击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反扑,掩护战友安全撤离。而他自己却因负伤过重,流血过多,战斗结束后在送往小榄医治途中,与世长辞。小榄竹源人麦旺桂,1937年在广州造币厂当工人时,积极参加广州的工人运动。1939年离开广州返回中山九区参加梁伯雄的抗日部队。在浮圩战斗中负伤。后转战南番中顺一带。1943年参加了五桂山反围剿战斗。19458月在与日军作战中光荣牺牲。年仅29岁。

 浮圩一役,震撼了整个珠江三角洲,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夜袭阜圩后,驻扎在此地的李辅群伪军害怕了,仓皇撤退,国民党“挺三”司令袁带、副司令屈仁则为夺取地盘,马上提高了抗日调子,表示与我方友好合作。浮圩一役,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使曾一度陷于低谷的抗日烽火又重新燃起,为打开中山抗日战争的局面起到积极作用。

 

 独岗战斗,大败李塱鸡

 19446月,大汉奸李辅群(浑名李)为抢夺地盘,从市桥调动一个团伪军约1000人,强行进驻中山九区的大岗、潭洲、民众、三角、浪网等地,强收禾票,广开烟赌,妄图长久占据中山的大粮仓以实现其主子“以战养战”之目的。驻九区的“挺三”部队因利益受到损害,便令其所属的四个支队驱赶这批伪军。挂“挺三”招牌,实属义勇大队领导的九区大队也派出两个中队共100多人配合出击驻三角乡独岗山上的一股伪军。战斗打响后,游击战士乘黑夜强行登山,很快就占据了有利地形,冲入敌驻地,烧掉伪军的简易营棚。伪军吓得四处奔逃。仅20多分钟就拔除了这个伪据点,共俘伪军20多人,击毙多名,缴获步枪16支。几天后,“挺三”也壮着胆子,袭击驻民众兄弟庙的伪军连,九区大队再次主动配合出击,又取得胜利。李辅群部的伪军遂不敢久留,全部撤回市桥。九区大队乘胜追击,于10天后的一个晚上,由大队政委蔡雄带队,又全歼伪广东省财政厅驻九区沙栏的1个伪护沙中队。

 

 南头一战歼黄礼

 独岗战斗,沙栏大捷后,鉴于日伪团长黄礼盘踞南头,横行霸道,鱼肉乡民,无恶不作,有“南头皇帝”之称。我梁伯雄大队派郭苏永部攻击南头黄礼部,全歼伪军黄礼团,缴获全部武器枪械物资,充实了梁伯雄大队的补给。之后,牛角、沙的伏击战、袭击顺德细伪军牛坤大队等大小战斗,均获全胜,缴获不少武器装备,我梁伯雄部大大壮大起来,获得广大群众日益支持和拥护。

 

 协助、配合部队挺进粤中

 1944年中秋节刚过,中区纵队和珠江、粤中地方党组织根据槟榔山会议的部署,立即进入了紧张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配合王震南下部队,开辟五岭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挺进粤中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

 挺进粤中主力大队由大队政治委员谭桂明带领,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挺进粤中的部队编组、思想动员和物资准备。部队士气高昂,整装待发。

 珠江特委书记梁嘉亲自到张溪布置中山地方党组织动员准备船只和船夫运送部队。黄峰、杜广等中共党员在张溪村秘密动员组织了50多艘大小船艇,挑选了50多名抗日积极分子担任船夫,随时准备执行运送部队任务。又在九区二顷围动员了基本群众负责掩蔽部队。在中区纵队政治部主任刘田夫具体布置下,新会县委、中顺新边县工委在边界地区加强力量,积极开展地形侦察和统战等工作,以保证中山五桂山区与粤中之间交通要道的畅通,使部队能顺利安全横渡西江。

 由于五桂山至新会路途较远,沿途只有中山九区和新会荷塘为抗日游击队控制的地区,且沿途一带都是平原地区,途中还要经过驻有日军和国民党“挺三”的大本营,部队只能夜间运动。据实地侦察,由五桂山出发,当晚可到达九区的二顷围,而从九区二顷围出发一个晚上到达不了荷塘,只可到达三区海洲,部队要在那里掩蔽一个白天,晚上再渡西江。中区纵队领导与地方党组织的领导经过反复考虑和研究,一致认为,部队从海洲渡江是比较安全的。因为越是敌人的心脏,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海洲虽然是“挺三”部队控制的重点地区,时国民党的头面人物张惠长、孙恩沛等都住在海洲,还设有电台,驻有不少部队,如莫予京中队和杨旺小队,“挺三”嫡系部队谢云龙就盘踞于离海洲不远的九洲基一带。但海洲有受地方党组织所控制的“白皮红心”政权和党所掌握的武装海洲自卫队,地方党组织的领导陈能兴、李超以及马敬荣等人对海洲方面情况很熟识,和海洲乡长袁世根的关系密切,能控制海洲的局面。为确保部队安全渡江,中区纵队司令员林锵云亲自了解由二顷围到海洲、由海洲过荷塘的水陆交通情况,并到海洲与袁世根面谈。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中区纵队司令部确认了海洲一带的群众基础好,上层关系好,部队行军至此处休息较为稳妥可靠。最后敲定了从五桂山出发,绕过石岐,在濠头涌上船,由水路经二顷围——海洲——新会荷塘,然后由塔岗渡口横渡西江,继而向鹤山方面挺进的行军路线。

 与此同时,派郑惠光去找国民党“挺三”副司令屈仁则开通过九洲基谢云龙(谢老虎)驻地的路条。司令部还派了一些海洲籍的战斗人员欧伯祥、吕胜等返乡配合工作。一切准备就绪。19441021日晚,中区纵队领导成员林锵云、罗范群、谢立全、谢斌、刘田夫等率领机关和挺进粤中主力大队近500人,从五桂山出发。于深夜到达中山濠头涌口后,迅速登上张溪村民为之准备的50多艘蚬艇、虾艇上。22日拂晓,挺进部队到达中山九区二顷围,由地方党和当地隐蔽部队掩护,在围馆和农民的茅舍里休息大半天。是日下午,挺进部队继续登程,水陆两路并进,傍晚到达九洲基附近,侦察员利用事先写好的“借路”信,与国民党地方部队之哨兵交涉。挺进部队乘其未辨明情况之际,迅速通过了九洲基谢老虎驻地,进入海洲地段,掩蔽在沙源坊袁氏大宗祠堂里。海洲乡长袁世根热情接待部队,安排食宿并保证部队的安全。由海洲自卫队担任外围警戒,严密监视驻海洲乡的挺进第三纵队莫如京中队和杨明小队的活动,确保了挺进部队在海洲乡的安全。1023日傍晚,部队从海洲出发渡江过荷塘。

 在地方党组织的努力和中山人民的掩护下,中区纵队主力近500人得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运动,顺利渡过敌人封锁线,向粤中挺进。至12月,挺进粤中部队建立了以皂幕山、老香山为依托的新会、高明、高要、鹤山抗日游击区。

 194411月,中共中央批准撤销中区纵队建制,将原中区纵队一分为二在珠江地区的部队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1945115,珠江纵队在中山五桂山区公开宣布成立。

 自中区纵队挺进粤中后,在中顺新边区一带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尤其对当地的进步人士鼓舞很大。中顺新边县工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一些够条件入党的对象做好党的教育工作,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如先后吸收了李文虬、袁勋等入党。(小榄镇党史联络征集领导小组 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