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所有内容版权归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党史之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理论研究
无私无畏 大智大勇——杨殷从事隐蔽工作的若干情况
发布日期:2012-09-24
 

                                                                    

曾庆榴

 

杨殷,广东中山翠亨村,与孙中山同村共里,毗邻而居。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党的“四大”和“六大”,1929830日壮烈牺牲于上海

杨殷省港罢工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是著名的工运领袖,又是党的保卫工作、情报工作的开拓者。杨殷一生的事迹很感人,特别是他长期在隐蔽战线所从事的活动,不但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而且在革命运动中产生过广泛、久远的影响

作为孙中山的同乡和革命追随者,杨殷在孙中山阵营中,有着广泛的人际关系,与军、警、政、商各种人物都有交往,甚至在洪门、帮会之中,也可以进进出出,通行无阻。他是粤、港、澳以至上海、南洋地区的革命侠客,以“活动能力强”著称,这是指他人脉广,门道多,熟悉社会情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打开局面。此为杨殷从事隐秘工作的重要资源。

在追随孙中山革命时,杨殷从事过暗杀活动,任过大元帅府副官,西关盐务稽查处师爷,加入共产党后,于1922年底至翌年初被苏联学习。回国后首先在广州的铁路系统中组织“十人团”,开展工人运动。“十人团”根植于劳工大众,半公开半隐蔽,活动灵便,既是公开组建工会的基础,又是工会的骨干和核心。这种组织可以说是杨殷的首创,或者是他从海外工人运动经验中移植而来的。经过深入的动员发动,广三、广九、粤汉铁路先后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工会,并组建了党的基层组织。在此后的革命运动中,尤其每是当形势紧张(如商团事变和1927年四一二前后)的时候,“十人团”、“十人小组”的活动尤为活跃,公开、秘密两种形式的斗争互相结合杨殷在工人、市民中有威望有影响,相貌亲和,“殷叔”之名妇孺皆知,但是他在隐蔽战线从事的活动,在当时并不是人人所能知悉的

1924年冬,杨殷到香港从事工人运动。香港是个五方杂处的城市,各种各样的人物来来往往,然而,初时党在香港的力量却很薄弱,党、团员聊聊无几。杨殷只从广州带来了几名工人,主要利用他在港澳的人际关系来开展工作。杨殷在香港成立了一个名曰“小社”的团体,呼朋唤友,为开展更大规模的活动作准备。为在香港众多的旧工会中开展工作,杨殷特别注意争取洪门、三合会的成员,让从事工运的干部了解洪门、三合会的组织状况,学习使用他们的术语,将他们的旧口号赋以新的、革命的内容。同时,又以“小社”的成员为核心,采用半公开的形式,以小组扩展小组,将洪门、三合会的成员一一争取了过来,从而也将他们控制、掌握的各种旧工会争取了过来。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向广东区委下达电令,要求举行同盟罢工,声援上海。于是,杨殷被广东区委指派为省港罢工的领导者之一。另一位领导人邓中夏(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到香港后,一时住杨殷的叔叔家,一时住杨殷的妹夫家。全港罢工即将发动之际,杨殷找来三合会“和利和”的三位领袖,以洪门老叔父的资格教导他们说,过去“反清复明”时,洪门兄弟意气相投,今天反抗帝国主义,我们也要一致奋起,这样才不愧为洪门兄弟!杨殷言毕,“和利和”的三位领导人都表示:一定照老叔父的指示做。就这样,杨殷在香港的各种社会关系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亲朋戚友以至层层人脉,都成为全港罢工的支持拥护者和积极参与者。杨殷深入细致的组织发动工作,对省港罢工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殷参与发动、领导了省港罢工,但省港罢工委员会组成及其他有关机构的名单中,并没有杨殷的名字。甚至连当时的中共香港支部书记、省港罢工的领导者之一黄平,对杨殷的印象也很模糊。黄平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问:“为什么回省后从来没有看见杨殷在罢工工人中的足迹?《工人之路》上也从来没有提过他?”这可能就是杨殷身在隐蔽战线所致,他主要负责联络和保卫工作,在当时已经刻意要自我隐蔽。然而,杨殷在省港大罢工中的贡献和作用,在史料上多有记载,并得到充分肯定,中共中央还称他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广东省港大罢工的领导者”。

1926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杨殷负责二大的保卫工作。此前不久,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谋杀,恐怖势力猖獗一时。会议于此时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云集于广州,其中不少是党政要人、社会精英、各界名流,局势之复杂,环境之混乱,保卫工作之艰巨,这是可想而知的。为保护代表的安全,使二大正常、顺利召开,杨殷夜以继日地操劳,耗费了许多心思。

时间进入了1927年的春天。这时,随着北伐军北上,革命中心转移,广州革命势力日益减弱。形势逆转,风声紧迫,革命者处境艰危。杨殷此前是中共广东区委监委委员,区委委员,当区委书记陈延年等北上之后,他参加了区委的领导工作。“四一二”前夕,杨殷适时提出了组建秘密赤卫队的建议。据赖先声(陈延年离粤后的区委召集人)回忆:杨殷富有秘密工作经验,由于他的建议,区委决定在各工会党支部中挑选忠诚可靠有活动能力的党员,组织赤卫队十人小组,以此作为工会中的赤卫队的基干,然后逐步扩大,在各工会中组建赤卫队。这是杨殷在铁路系统组建“十人团”经验的运用,是广州起义时威震敌胆的赤卫队的源头,也是党的工作从公开转入地下之际杨殷作出的一大贡献。

随之,继上海四一二政变后,广州发生了四一五反共清党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惨遭捕杀。417日,广东区委召开紧急会议。就在这个会议上,杨殷又提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建议:将区委机关迁移香港。赖先声说:“会上杨殷建议,根据当前情况,区委与中央及各地方党组织联系中断,区委不宜继续留在广州工作,必须迁往香港。”杨殷并自愿先行赴港,部署一切。区委接受了他的建议。后来的事实说明,正是这一建议,使大批同志免遭捕杀,使广东区委机关得以保全,使此后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包括广州起义的部分准备工作)得以在香港进行,这称得上是一项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广东区委的重要建议。赖先声在写到这一往事时,使用的语言是——杨殷“力主”广东区委迁港。“力主”二字,说明对形势的了解及对香港地位作用的认识,杨殷均有着超出他人之处。有的人认为,杨殷是党在香港工作的开拓者,这一说法也是不过分的。

杨殷在香港参与组成中共中央南方局,任南方局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1117日,中共中央作出《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决定建立广东省委,组织广州起义。杨殷任省委委员、工委书记,参与了广州起义的策划准备工作。1211日凌晨,广州起义爆发。这时,杨殷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代理主席、肃清反革命委员会主席,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

19286月,杨殷在苏联参加党的“六大”。代号为3号,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参加政治委员会、组织委员会、职工运动委员会、农民土地问题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湖北委员会、广州暴动问题委员会等工作。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常委候补委员,192811月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员,1929年初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任。

杨殷回国后在上海等地从事军事工作,亲到山东、安徽、江苏、海南等地指导农村游击战和城镇工作。他坚持从实际出发,抑制“左”的错误。据谭天度回忆:恽代英反对李立三的错误,“杨殷同志从海南回来在香港时,也反对李立三这种过‘左’的做法,他举出海南在困难时刻,一顿饭只吃一个饭团,连筷子也不用,全身没有气力,怎么搞暴动?结果只好自己暴露了自己的力量。”“有时杨殷同志当面顶李立三同志,说这样搞飞行集会,对党的事业没有好处。”李立三却说:“现在形势需要这样做。”

1929824,由于叛徒告密,杨殷彭湃、颜昌颐、邢士贞被捕830遭枪杀。杨殷的一生,从追随孙中山,到参加中国共产党,转战于广州、香港、上海各地,从事过工人运动、隐蔽斗争、军事工作,无私无畏,有胆有识,大智大勇。他是一位大侠式的革命者对大众一片真心,见胆识于危急之际。他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永远值得纪念

 

(作者系原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