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所有内容版权归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党史之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史海拾珍
一张毛毯的故事
信息来源:中山党史 发布日期:2011-09-14

一张毛毯的故事

⊙ 陈 若

        当我从柜中拿出那张陈旧的毛毯,准备送去中山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时候,不由思绪万千,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关于这张毛毯的故事。这是一段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
        1949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大反攻的最后一年。当时中山尚未解放,一些地区仍盘踞着国民党军队。这一年,我在中山师范学校就读,秘密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组织派我去二区(今沙溪镇)港头小学教书,以教学掩护地下工作者的身份,真实任务是策反驻二区的国民党反动武装高苞自卫队。
        经过调查,我得知有位青年团团员的哥哥何振华在高苞自卫队当班长,并通过他的关系,认识了何振华。在与何振华的交往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细致而艰苦的思想工作。他逐渐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觉悟,决心弃暗投明。我不失时机地发展他为联络员,从属于青年团的外围组织。何振华也积极地发展了好几个联络员,为不久后将要举行的起义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中山解放前夕,按照组织决定,何振华带领全班12人,携带步枪10枝,轻机一挺,冲锋枪一支及俄式步枪10支,弹药一批,光荣地起义了。
        我正为策反成功而暗自高兴时,突然接到组织通知,命令我火速离开原地,到谿角村找二区党的负责人刘达之。刚见到刘达之,他就急促地说:“你策反成功,但已暴露了身份,国民党反动派要缉捕你,情况危急,你立即去解放区。”我为难地说:“我两手空空,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怎么办啊?”他见我穿着单衣薄裤,立即走进房间拿出一张毛毯来递给我,说:“时值入冬,带着它可以御寒。”他叫来通讯员,严肃地叮嘱道:“你带她到解放区,一路要提高警惕,保证她安全到达。”
        毛毯不厚,却饱含着党对我的亲切关怀,让人感到融融暖意,我感动万分,忍不住热泪盈眶,一挥手便匆匆走了。
        我们一路步行来到了大涌镇青岗村黄氏宗祠,这里属于解放区,是我军中山独立团十三连的驻地,而我策反的何振华班也被编进了十三连,何振华担任班长。
        带着刘区长送给我的毛毯,我参加了解放军,参加了翻天覆地的土改运动……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陪伴着我成长,从青年步入暮年,我视其若珍宝。
        虽韶华易逝,但这张毛毯的故事,将会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坎上,永远难忘。

打印 关闭